今日冬至,亦是疫情以來第二次「做冬」,餐飲業界對生意普遍樂觀。香港餐務管理協會透露,由於市民疫情下長期未有聚舊,加上大部分市民留港消費,雖然下周二才是冬至「正日」,不少家庭已提早在今明兩天過節,可坐十二人一枱的D類食肆,即使數目近日顯著增加,但連日訂枱早已爆滿,提前出現「小冬至」局面。飲食業預料在未來四天,每日生意額可超過三億五千萬,即整體冬至市道可達最少十四億元,生意回復至二○一八年正常水平。
疫情下第二年「做冬」,相較於往年嚴謹的食肆防疫限制安排,今年隨著政府要求食肆在內的指定處所使用安心出行,C及D類食肆的數目明顯增加。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,市民久未曾食飯聚舊,加上各國採取封關等防疫措施下,相較以往出國旅行,大部分市民今年選擇留港消費,其中D類食肆已接近滿座,相信能帶動生意額上升。
黃家和表示,市民周未已經提早做冬,變相將冬至「延長幾日」,而正日才做冬更未必訂到地方。隨著食肆堂食的時間限制減少,有些食肆目標做到兩輪生意,預計每日生意額可超過三億五千萬元,即整體冬至市道可達最少十四億元,生意回復至二○一八年正常水平。但他亦指,今年的菜式來貨價上升,一些貴價食材升幅較大,從歐洲及東南亞的食材,特別是肉類、海產亦有一定程度升勢,預計部分食肆可能會加價近一成。
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就指,消費券帶動下,冬至、聖誕及新年餐飲市道會持續暢旺,D類食肆營業時間延長至午夜十二時,亦令食肆受惠。每日營業額可達三億六千萬至三億八千萬元。他表示,近日酒樓冬至訂枱反應熱烈,不少要一晚做兩輪生意,是很久沒有試過,目前部分酒樓冬至訂枱已爆滿,有客人轉向京川滬菜館和日本或韓國料理餐廳。
青山灣漁港董事總經理劉廣材亦表示,近幾日的酒席已經滿座,而隨著疫苗的接種率上升,加上最後一期消費券的帶動下,對食肆的生意有幫助。劉廣材又指,預料今年的客人願意消費,六至七成的客人會選擇四千元的酒席,亦有客人選擇六千元的酒席。劉廣材透露,除了豬肉價格在今年跌價外,其他食材普遍因為通脹而在所上升,而酒家主打的海鮮價格就與往年沒有大的分別。他指,今年酒席的加價幅度至少會有一成。
旺角倫敦大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就指,自上星期起市民已陸續到酒樓「做冬」,今年終於可以恢復堂食至最多十二人一枱,酒樓現時已接至少四十枱預約,大部分亦為六人以上一枱,預料冬日的生意會較平日稍旺,可回復疫情前的七至八成。
疫情下環球交通運輸大受影響,零售界紛主打本地客源,踏入聖誕新年的傳統消費旺季,高價食品連鎖店亦須調節經營策略。其中,主要售賣參茸及海味等滋補食品的大棧集團,創辦人吳鴻森向本報指出,因應現時本港與內地尚未正式通關,故現時的客源主要為自用的家庭客,心儀簡約輕便的產品,並會加推優惠吸客。另有街市檔主指出,航運交通運輸受阻,部分由外地進口的高價食材,供應量亦會隨之減少,或會影響市民烹調的菜式。
近年多間食品零售商均以本地客源為推銷對象,務求以穩陣策略應對,「守住基本盤」。吳鴻森稱,現時整體零售市況,一般均以家庭客為主,故適合自用的應節產品,銷售情況亦較為理想。他舉例指,近期乾飽魚及急凍飽魚等,適合家庭客製作盆菜,故銷路亦不錯;反而燕窩等產品,一般受禮客人士垂青,銷情亦較遜色。
疫情下街市檔主生意亦受到影響,因應航運交通運輸受阻,在東涌區內街市售賣肉類的檔主陳先生表明,部分由外地進口的高價食材,供應量亦會隨之減少,或會影響市民烹調的菜式。
隨著政府要求在公營街市使用「安心出行」,在荃灣街市經營魚檔的陳女士亦表示,有關措施對生意亦有影響,即使是下午三至四時的市民買餸高峰,亦只有零星人流。陳女士指,市民即使買餸煮飯,亦會選擇到樓下的街鋪購物。她坦言:「冬至前,以前每日可做一萬蚊生意,現在每日僅三千至四千蚊」,她對冬至的生意看淡,不會特別增加入貨量。
在荃灣街市售賣新鮮雞的檔主鍾先生表示,預計冬至前生意會較去年少三成,只會較平常日子多預少許來貨。鍾先生表示,這幾年冬至氣氛較為淡薄,「有些家庭,可能家中長者已離世,後生仔也不會記着這些節日,再吃食冬飯,所以到了這代,很多也未必會做(節)。」
資料來源:星島日報